通知公告
浙江“科学咖啡馆”活动首次走进建德乡村对话李家生物群化石保护利用
来源: | 作者:浙江省地质学会 | 发布时间: 2025-06-25 | 87 次浏览 | 分享到:


6月24日,以“解码二叠纪李家生物群与生态环境”为主题的“科学咖啡馆·大师对话”活动在建德市李家镇举办。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旭,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沈树忠,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浙江省自然资源厅、浙江省地质学会、浙江省地质院等科研人员,通过现场考察、专题研讨、科普报告等形式,共同对话关键地质事件研究和古生物化石保护的机遇与挑战。图片考察二叠系孤峰组剖面和李家化石群发掘现场图片观李家乡村化石馆

沈树忠院士以《李家生物群——泛大陆关键转折期的生物与环境演化》为主题作了科普报告。“李家生物群完整展现了华南二叠纪中期(罗德期—沃德期)的海洋生物群落,填补了地球生命演化史上的关键空白。”沈树忠介绍,尤为珍贵的是,李家生物群处于地球生命演化史上影响最大的生物大灭绝事件之前,古地磁发生倒转的关键演变时期,是反映当时海洋生物繁育情况和当时大气、地质(如火山活动)和地貌环境变更的珍稀窗口,为揭示晚古生代冰室—暖室气候转换背景下海洋生物与气候环境的协同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图片         沈树忠院士作《李家生物群——泛大陆关键转折期的生物与环境演化》报告

专题研讨中,省地质院高级工程师刘远栋介绍了浙江省二叠系研究进展与李家镇地质环境背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季承介绍了浙江建德李家生物群的研究进展。陈旭院士等专家学者及相关领导围绕李家生物群的科学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等提出意见建议。“此次科学咖啡馆活动,既是学术交流的平台,更是推动古生物化石保护与利用融合的契机。”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吕晓澜表示,一要坚持科研与保护结合,深化李家生物群古生物化石研究,实施化石分类分级保护。二要坚持保护与利用结合,探索建立“化石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协同发展体系。三要坚持政府与社会结合,邀请专家、科普研学企业、村民代表参与,打造全国知名的学术和科普平台。      图片图片图片活动现场

原省国土资源厅原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潘圣明宣读了《李家生物群化石研究保护白皮书(纲要)》。白皮书提出了规范保护、科学研究、文旅发展、科创保障等措施。

图片潘圣明宣读《李家生物群化石研究保护白皮书(纲要)》

对话交流环节,面对主持人的提问,省地质院基础地质调查研究所副所长张建芳说,我们将围绕李家生物群重点支撑做好调查研究、科学保护、成果转化文章。建德市李家镇党委书记何洪宇说,我们要在保护中科学开发,推动建设全国化石文化产业集聚平台和全国地球科学科普教育标杆,将地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图片省地质院、李家镇对话交流

“我们要按照《李家生物群化石研究保护白皮书》的要求,抓好高质量保护和高水平成果转化,把化石保护和文旅产业发展的‘施工图’转化为‘实景图’,让古生物资源焕发新生。”建德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新锋表示。图片建德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新锋讲话

此外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黄新燕,中国地质博物馆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研究馆员张志军,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副部长张蕾,省地质学会理事长陈远景,省地质院党委委员肖常贵,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赵方臣,杭州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周力军,以及省自然资源厅矿保处、科技处、浙江省地质博物馆,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浙江大学出版社,建德市相关政府部门,研学企业、科创之江百人会、村民代表和新闻媒体共60余人参加了活动。此次“科学咖啡馆”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视频直播收看人次达1.48万,浙里科普”视频号、“浙江科普”微博号、“科学+”抖音号、“宁波科协”视频号、“科学每一天”视频号、“台州市科技馆”视频号等同步直播,图片直播浏览人次达1.91万。学会各分支机构在各分会场组织线上收看。

图片学会各分支机构组织线上收看直播

“科学咖啡馆”是近年浙江省科协打造的一个跨界交流、协同创新的科学传播平台。本期“科学咖啡馆”活动由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省自然资源厅指导,浙江省地质学会、省地质院、建德市人民政府等主办。图片图片活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