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共话绿色勘查开发新路径——新能源绿色勘查开发地质技术学术研讨会在杭召开
来源: | 作者:浙江省地质学会 | 发布时间: 2025-07-30 | 60 次浏览 | 分享到:

为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新能源地质勘查技术创新与应用,7月25日,浙江省地质学会新能源地质专业委员会在杭州召开专委会工作会议暨新能源绿色勘查开发地质技术学术研讨会。省地质学会理事长陈远景,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浙江煤炭地质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李非,副局长、学会副理事长陈必权,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龚日祥,专委会在杭委员等20余人参加会议。共同探讨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省新能源地质勘查如何实现技术升级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会议现场

会上,李非组织大家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论述,强调加快新能源地质勘查开发技术创新是筑牢能源安全屏障的关键,要立足“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核心支撑。陈必权指出,新能源地质工作需兼顾基础研究与产业需求,专委会要紧盯地质技术前沿,搭建好“产学研用”平台,有效助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专委会主任陶东新介绍了专委会的职责与具体工作,进一步明确以“自律管理、服务支撑”为抓手,从政策研究、技术攻关、平台建设等方面推进专委会的工作。

学术报告环节,浙江大学杨海斌研究员作《柴达木盆地形成机理分析和盆缘铀矿、锂矿等富集规律及找矿前景》报告,深入剖析了柴达木盆地的地质构造演化历史,系统阐述了盆地边缘铀矿、锂矿等关键战略性矿产的富集规律与控制因素,并对该区域未来的找矿前景进行了科学展望,为相关矿产资源的勘探部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浙江煤炭地质局专业技术带头人汤军则以《新能源勘探开发钻井技术研究及应用》为题,分享了浙江局在新能源勘探领域钻井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报告重点介绍了为适应煤层气、地热、卤水等新能源勘探开发需求而研发的创新钻井技术及其应用成效,强调了技术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少环境影响方面的关键作用。

学术报告

陈远景充分肯定会议取得的成果,强调专委会要发挥技术创新、技术引领、学术平台作用,持续加强交流协作,促进产学研成果转化,不断引领地质科技进步,为推动地质勘查开发与新能源领域的高质量融合、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会议现场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浙江省在绿色勘查技术研究与实践方面的最新进展,也进一步凝聚专委会委员共识,明确了未来新能源地质勘查向绿色化、智能化、高效化发展的路径。

供稿:省地质学会新能源地质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