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喜报|浙江省地质学会推荐:一家入选“科学传播计划”成员、五人入选“科学传播达人”
来源: | 作者:浙江省地质学会 | 发布时间: 2025-08-11 | 30 次浏览 | 分享到:

8月6日,浙江省科学传播中心、浙江电视台科教影视频道联合发起的第二批“科学传播伙伴计划”评选结果揭晓,浙江省地质学会推荐浙江省地质博物馆成功入选第二批“科学传播伙伴计划”成员单位,林丹、吕剑、何晓雪、杨雪、张鑫5名会员荣膺“科学传播达人”称号。

浙江省地质博物馆

浙江省地质博物馆设有地质历史厅、矿产资源厅、地质环境厅、海洋地质厅等,共同讲述山海变迁的壮阔史诗。博物馆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馆内外科普研学活动,推出“浙江省地质艺术创意大赛”“浙江省地质科普故事征文比赛”“浙地博讲堂”系列精品科普品牌,不断拓宽高质量文化输出;积极发挥社会教育职能,打造流动博物馆,践行科普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事业单位“三服务理念”,拓宽科普覆盖面。

未来,浙江省地质博物馆将通过与其他伙伴单位的协同合作,共同构建更加完善的科学传播网络体系,为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打造具有浙江辨识度的科学传播品牌贡献力量,让更多人领略到“山海浙江二十亿”的独特魅力。

林丹

林丹,博士,省地质院地质矿产研究所地质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地质遗迹调查及其成果应用转化工作,作为项目负责或主要参与人员参与多项地质科普研究类项目,积极培育科普团队,融合浙江地质资源特色,编撰地质科普故事,研发推出研学路线、科普视频、科普图册、科普电子日历、地质科普文章等系列地质科普产品,积极组织策划科普讲座、科普展览、地学夏令营等活动,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地质科普传播体系。

吕剑

吕剑,省地质博物馆副馆长,长期从事地质勘查、大地质服务及地学科普工作,先后主持参与了10余个矿区地质勘查工作。2019年开始,他专注地质文化传播和地学科普工作,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讲述“山海浙江二十亿年”的地质故事。策划组织“宝石守护者”“浙江省地质科普故事征文比赛”等多场省级地质主题科普活动;主编《山海浙江二十亿》《浙地宝藏有话说》《浙江省珍贵历史地质资料图录文本》科普书籍;打造《地球宝藏》流动博物馆,举办《岩之有物 晶彩世界》《地质让生活更美好》《沧海遗珍 走进建德李家镇生物群》等主题临展。

何晓雪

何晓雪,省核工业二六二大队浙北地质科技建设中心负责人,长期投身地质科普宣传一线,积极深入学校、少年宫及乡镇开展科普工作,奠定其科普实践的坚实基础。策划的多项科普活动获湖州市“南太湖号”等官媒高度评价;科普作品《“百变”萤石》被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录用,阅读量达13436,《青藏高原的“铜”话密码》摘得2025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二等奖,《浙北地质名人故事》亦取得广泛关注;微信公众号“智慧地质”粉丝达2800余人,累计阅读量超8万。

杨雪

杨雪,省海洋地质调查大队(浙江省舟山地质院)技术员,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质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海洋地质、海洋遥感等方面的研究与科普工作。她积极参与“科普舟山 学游东海”之“海洋地质”科普研学活动、“向往”系列科普进校园活动等各类科普活动。曾获2024年浙江省自然资源科普大赛优秀奖;作为第一作者撰写《浅谈舟山海岛地质文化价值与内涵》科普论文获浙江省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张鑫

自2020年起,张鑫深耕地学科普领域,参与浙江地质科创园地质博物馆建设,搭建科普基地,策划活动50余场,主讲讲座、参观介绍超百场。创作成果丰硕,《杭州9亿年》获省地质学会“世界地球日”活动优秀作品,《钱塘江地质故事》视频获省地质学会科普讲解大赛三等奖,《溶洞》《荧光矿物》等多部作品获优秀奖,2025年《探秘地下艺术宫殿——溶洞》再获省自然资源厅科普讲解大赛优秀奖。参与建设临安、富阳两处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野外观测站,完成展陈大纲策划与讲解工作;主导浙江省地质博物馆《地球宝藏》流动展全流程工作,为科普进校园、进社区提供便捷传播方式。

“科学传播伙伴计划”实施背景


“科学传播伙伴计划”由浙江省科学传播中心和浙江电视台教科影视频道共同启动。2023年发起至今,得到了科学界积极响应。该计划的首批伙伴包括之江实验室、西湖实验室、良渚实验室、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以及来自医学、海洋、智能计算、航空航天等专业领域的10位优秀青年专家。

“科学传播伙伴计划”各成员单位和传播达人旨在发挥各自优势,整合科创力量与传媒资源,联手打造高辨识度、大影响力的科创传播平台,共同搭建“激荡心灵、启迪智慧、传承精神”的科普大舞台。

供稿:省地质院地质矿产研究所

 省地质博物馆

 省核工业二六二大队

省海洋地质调查大队

省地矿建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