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浙江省地质学会开展第47个“世界地球日”科普宣传活动
来源: | 作者:浙江省地质学会 | 发布时间: 2016-04-23 | 93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第47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浙江省地质学会联手浙江东方地质博物馆开展“地质科普进校园”主题活动。4月23日,组织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志愿者参观博物馆和宝石山地质考察。

上午,志愿者们来到低碳科技馆参观学习,受到吉京杭馆长和该馆同仁们的热情接待。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同浙师生参观了碳的循环、全球变暖、低碳城市、低碳生活、低碳科技、低碳未来和儿童天地七个常设展厅以及三个主题展廊、球幕影院等。其中,全球变暖展厅给大家带来极大的震撼,黑暗中,大家乘着竹筏,全神贯注的观看展厅中七个3D动画片段,影片首先展示了大自然的迷人风光,随着人类工业建设自然环境一步步遭到破坏,过度砍伐导致热带雨林急剧减少,由此加剧了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又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不仅危害极地生物生存,更为人类带来洪涝灾害。当我们看见冰川融化的时候,那只站立在一小块浮冰上的北极熊眼睛里透出的绝望让我们怎么都忘不了,人类真的需要好好反思自己的行为:保护地球大可不必惊天动地,而在于每个人生活细节潜移默化的行动之中。

随后在浙江省自然博物馆参观了从远古时期到现代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化石及标本。如棘皮动物海百合、毛氏峨嵋龙、帝企鹅等,这些动植物的出现不禁令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当不可计数的生物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希望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自然的那份敬畏。

当大巴车抵达杭州宝石山时,同浙师生如愿在教育部地矿类课程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副院长沈忠悦教授的指导下登上西湖北畔的宝石山进行地质考察。行至半山腰,西湖那淘气的雨又按耐不住的倾覆下来。沈教授仍然冒雨带领大家参观了金鼓洞、紫云洞、初阳台、保俶塔等景观,他详细指出三次火山喷发的地层分界点,绘声绘色地讲解了受断层控制的崩塌型岩洞的特征、熔结凝灰岩的岩石特征以及西湖的成因和人文历史。沈教授渊博的学识和对地质科学的孜孜追求,探索自然求真谛的精神,使参加考察的同学们深受感动和鼓舞。

从宝俶塔下山,里西湖畔北山街车水马龙。远眺白堤、断桥人影憧憧;烟雨中的西湖,显得格外的妩媚。是啊,人这一辈子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学习些地质知识。因为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现象。如果我们有一点地质知识,走出去时就能称得上是个受过教育的人。

浙江省地质学会联手浙江东方地质博物馆,用心、用情、用一切积极的元素,通过一系列的地质科普活动,铺设一条让广大学生和社会民众了解地质知识、认识自然、保护地球的科普桥梁和纽带。


参观低碳科技馆

参观自然博物馆

宝石山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