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卢耀如院士及专家团队一行赴余姚调研 聚焦“五水共治”,为政府提供智力支持
来源: | 作者:浙江省地质学会 | 发布时间: 2014-02-17 | 81 次浏览 | 分享到:

去年,浙江发生三件与水有关的事,即网上出现“多地市民邀请环保局长游泳”舆论事件、夏天出现罕见大旱和“菲特”台风引发洪涝灾害,为此,省委、省政府提出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措施。今年2月12-14日,省院士专家服务中心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卢耀如及同济大学地质工程与地质资源学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唐益群、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陈建峰、党委副书记、副教授石振明和副研究员刘琦四位专家赴宁波余姚调研,进行现场指导、座谈会咨询,为聚焦“五水共治”、加强与院士团队的合作、为政府提供高端智力支持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2月12日,卢院士及专家团队一行在省院士服务中心、省国土资源厅、省地质学会、省水文队等单位同志的陪同下,参观了七千年古文明遗址、中华名族发祥地之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河姆渡遗址博物馆。2月13日上午,卢院士一行又考察了三个“菲特”台风受灾点,进行了现场指导、讨论。

  2月13日下午,召开了宁波·余姚地质环境与城市防涝排水院士调研座谈会。省科协隗斌贤副主席、省地勘局徐刚副局长、省国土资源厅地环处孙乐玲处长出席并讲话,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副院长、总工程师赵健康、省地质学会倪瑛副秘书长、宁波市科协汤丹剑副主席、宁波市国土资源局地矿处蒋春豪处长、余姚市科协于丽萍副主席、余姚市国土资源局周春苗局长、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陶灵法队长等相关科协、国土系统的领导和专家参加会议,省院士专家服务中心郭寄良副主任主持会议。

  省科协隗斌贤副主席首先向卢院士及专家团队表示衷心的感谢,还着重强调了省委、省政府的“治水”决策:“以治水为突破口、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的重大决策,以大禹治水的精神,以‘重整山河’的雄心壮志,以砸锅卖铁的决心,坚持‘科学治水、依法治水、铁腕治水、全民治水’。通过治水,治出转型升级,努力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路。”

  省国土资源厅地环处处长、省地质学会常务理事孙乐玲通过PPT演示,介绍了浙江省地质环境防治工作有关情况和2014年地质环境工作的要点,从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五水共治”中的地质环境保障、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评价四个方面向卢院士及专家团队请教水工环发展难点,其中“五水共治”中的地质环境保障主要包括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对“五水共治”保障能力分析、地下水应急供水保障体系研究、洪涝灾害的实时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和浅层地下水污染现状与防污能力评价。

  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叶兴永总工程师介绍了“菲特”台风和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地质灾害应对工作情况和经验体会,并提出五点工作建议:一是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地质灾害应对水平;二是加强地质环境的基础研究;三是加强与院士团队等高层次学术研究机构的合作;四是统一应急调查技术标准,为快速应对地质灾害提供保障;五是建立稳定的地质灾害快速应急队伍。

  在座的领导、专家各抒己见,纷纷发言,讨论气氛良好。省地勘局地矿处王国武处长提出三个问题:一是针对浙江这样点多面广的受灾情况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治理方法最有效?二是关于“五水共治”中的保供水,怎样将天上的水储藏起来,以便在旱季发挥作用?三是针对舟山供水紧张的情况,采取长江、钱塘古河道的开发是否具有经济可行性?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副院长、总工程师赵健康、综合室主任张达政、宁波市地质环境监测站站长俞建强、宁波市国土资源局地矿处副处长单平、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地灾所总工程师俞火明、余姚市国土资源局杨忠积极提问。

  唐益群、陈建峰、石振明、刘琦四位专家分别从上海、江苏的治理经验谈到宁波的防治工作,结合“五水共治”提出相关建议。卢耀如院士列举台湾、香港的治水例子,深入浅出地谈了几个问题:“第一,‘菲特’台风正好检验了浙江的应急工作,从灾害中得到启发,反而是坏事变好事。第二,‘五水共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措施,核心问题是生态环境安全,目标是可持续发展。第三,要以地质环境为基础,采用多学科协作,达到和谐环境、友好生态。第四,地质灾害监测要有一个统一标准。”最后,省地勘局徐刚副局长作了会议小结。

  2月12-14日,正值“元宵节”佳节来临,卢院士及专家团队一行分别从福州、上海赶到宁波,围绕“五水共治”中的地质环境保障问题,从生态、防灾等多角度为大家出金点子,使大家开阔了思路、增长了知识。5月份,浙江省地质学会、浙江省地勘局将举办区域地质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聚焦“五水共治”中的地质环境保障研讨会,希望大家积极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