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庚续红色血脉,在地学科普中弘扬主旋律
来源: | 作者:周宗尧 | 发布时间: 2022-12-22 | 378 次浏览 | 分享到:



 

12月4日,浙江省地质院地学科普小分队,在部自然资源首席科学传播专家的带领下,联合王炸训练营,组织了一场以“采集红石,镌刻红心”为主题的地学科普研学活动。

一大早,天空还飘着细雨,孩子们乘坐大巴车赶到杭州市萧山区南部的河上镇红石广场。本次科普研学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带领孩子们实地考察萧山红石(叶蜡石)矿山,亲手采集矿石,了解矿产资源的价值,认识矿产资源的珍贵性与不可再生性,从而树立珍爱自然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

活动伊始,在巨幅红石垒砌的庄严党徽下,科普老师进行了简要地质科考知识介绍——

萧山红石,又称河上红石、西山石、珠红石、紫红石、珍粟红,属于叶蜡石类。产于河上镇,是由7亿多年前年形成的火山岩,经热液交代变质而成。这种叶腊石,因其富含铁质而呈独特的赭红色,十分独特珍贵。

与其它同类石材相比,萧山红石最突出的特征:一是形成时间古老。成矿时间约7亿年前,是中国最古老的印石之一。早在元代,画家王冕就称萧山红石为“花乳石”,其雕刻的印章,流传至今。二是色泽特殊,虽无鸡血石之艳丽、青田寿昌石之通透,暗红的色泽,骨子里浸透了一种厚重与神秘,颇具中国印石文化之精髓。萧山红石质地凝练、色泽暗红如酱;其石性温润细腻,质地缜密平和,印刻尤佳。

因其独特而珍贵,萧山红石矿床现已停采保护。在科普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进入已完成治理的废弃矿山,寻找并采集红石标本。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红石,孩子们异常兴奋,尽管从矿山到红石广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每个孩子都是满载而归。

重新返回红石广场由天幕搭建的教室,在科普老师和志愿者的帮助下,孩子们了解了叶腊石的颜色、硬度等矿物学知识,并学会了对矿石进行切割、加工、打磨。矿石的切割与打磨很费体力的,但孩子们都愿意亲自动手,每个人都认为,只用自已加工的作品,才是最有意义的。

在艺术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雕刻的作品更是百花齐放。虽然是第一次使用刻刀,但是他们都是特别认真。从红石的采集、切割、打磨,直至雕刻艺术创作,孩子们表现出来的好奇、毅力、协作与投入,感动了老师与科普志愿者。有的小朋友雕刻了自己的姓名,有的雕刻了喜欢的花纹,有的小朋友雕刻出了闪闪红星。面对巨大的红石党徽,有的小朋友还别出心裁,雕刻出了庄严的党徽……

科学与艺术,通识教育与思政教育,就这样完美地在红石广场碰撞融合了。在科普研学过程中坚持爱党爱国主旋律,是浙江地质院地学科普小分队的不变初心。

萧山红石垒砌的党徽

自然资源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周宗尧介绍萧山红石矿床特征

 

红石标本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