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喜报!浙江省地质学会荣获“浙江省社会组织品牌展示”单位
来源: | 作者:浙江省地质学会 | 发布时间: 2024-10-31 | 230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日,浙江省民政厅发布《关于2024年全省社会组织品牌展示和领军人物评价工作的通报》,浙江省地质学会获评2024年“浙江省社会组织品牌展示”单位。


近年来,浙江省地质学会开展技术、管理创新项目,创建地质科技奖、地质文化村(镇)名录、天然富硒土地标识系统建设、地学夏令营、地质科普教育基地、地勘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等学会品牌,服务新时代地质工作。

地质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学会高质量举办、承办、协办各类地质学术交流活动,为地质科技工作者提供科技合作平台。每年举办地质学术年会,积极打造“地质前沿”学术交流品牌。承办中国地质学会学术年会,联合主办华东六省一市地球科学论坛(已举办17届)、长三角青年地球科学论坛(已举办6届)。


传承地质精神 服务“两个先行”——浙江省地质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

“地下水资源与地质环境保护:机遇与挑战”科学咖啡馆


浙江省地质科学技术奖。2020年,学会设立了浙江省地质科学技术奖,每两年开展一次评选,两次共评选出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8项,体现了我省在实施“攻深增储扩能”找矿行动,提升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支撑服务海洋强省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和城市安全发展等领域取得的引领性、示范性、标志性的地质成果。

2023年度浙江省地质科学技术奖

浙江省地质文化村(镇)创建名录。为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推进我省地质文化村(镇)创建工作,省自然资源厅、省地质学会联合开展浙江省地质文化村(镇)创建名录申报管理工作,为推荐申报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文化村(镇)并争取获评奠定基础。目前,共有2批14家村(镇)列入全省地质文化村(镇)创建名录,其中7家已成功获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文化村(镇)认定,安吉余村获全国首个五星级地质文化村。

安吉余村获评全国首个五星级地质文化村

浙江省地质文化村(镇)名录创建研讨会

天然富硒土地标识系统建设。为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天然富硒土地资源,学会印发了《浙江省天然富硒土地标识系统建设指南(试行)》,在标识系统构成、标识要素组成及建设要求等方面进行了统一规定,推动了全省天然富硒土地的标识系统建设工作。

《浙江省天然富硒土地标识系统建设指南(试行)》

浙江省青少年地学夏令营。浙江省青少年地学夏令营是学会20多年来的品牌项目。为让这一传统科普项目焕发新活力,2023年学会举办了“走进别样的地质之美——2023年浙江省青少年地学夏令营”活动,全省主营和各地18个分营共860多位营员,走进全省19条地质线路开展地质科普教育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走进别样的地质之美——2023年浙江省青少年地学夏令营

浙江省地质学会地质科普教育基地。学会设立地质科普教育基地品牌,经申报评选,现有地质科普教育基地6家,且均成功推荐为中国地质学会地学科普研学基地。在湖州南浔、宁波海曙分别设立中国地质学会创立人章鸿钊、翁文灏科普教育基地,并成功推荐章鸿钊故居获批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浙江省地质学会地质科普教育基地

地勘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学会受省自然资源厅委托,每年开展浙江省地勘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2018-2024年共开展13期培训,培训学员11040人次。通过培训,提升了我省地勘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知识、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浙江省地勘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今年,学会启动团体标准立项工作,计划研制一批具有浙江特色的地质工作团体标准。启动地质科普作品资助项目申报工作,鼓励会员开展地质科学和地质文化科普传播工作。开展“地质文化传播者”“兴‘硒’路,共同行”系列科普公益活动,推动我省地质文化村(镇)和富硒土地建设管理持续走在全国前列。开展科技成果评价,做好地质科技新技术、新成果的评估、筛选和推广使用。建立完善“地质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库,培养造就优秀地质青年科技人才。

“地质文化传播者”科普公益活动

“兴‘硒’路,共同行”科普公益活动